您在:首页 > 健康教育 > 健康主题 >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 传染病科普园地

@托幼机构,5~6月请重点防范手足口病!做好这些预防措施→

信息来源:本网原创稿 发布日期:2024-05-23 分享到: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多发。

  患儿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致病血清型包括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CV)A组4~7、9、10、16型和B组1~3、5型,埃可病毒(Echovirus)的部分血清型和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A71,EV-A71)等,近年以CVA6和CVA16 为主要流行血清型。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可通过感染者的粪便、咽喉分泌物、唾液和疱疹液等广泛传播。

  临床表现多以发热,手、足、口、臀部位出现斑丘疹、疱疹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图片

  目前我省手足口病已进入流行期,托幼机构因为儿童聚集且普遍易感、卫生习惯尚未养成。容易出现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托幼机构应做好手足口病预防措施。

  1、园长应做好:

  ①制定预案

  制定本单位手足口病防控预案,建立领导责任制,并将责任分解到部门和个人。

  ②组织学习

  组织教师、生活老师、校医、后勤保障人员等学习手足口病防控知识,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③监督落实日常防控工作

  组织监督落实晨(午)检制度、因病缺勤及病因追查登记、室内通风和卫生清洁等工作,设置充足的洗手水龙头,配备洗手液供师生使用。

  ④配合调查处置

  发生聚集性疫情后:

  • 根据疾控部门的要求实施晨(午)检制度;

  • 对离园小朋友要派专人联系家长了解每日健康状况;

  • 实行病例日报和零报告制度;

  • 开展全园彻底清洁消毒;

  • 配合做好其他疫情处置工作。

  2、校医、保健老师应做好:

  ①指导规范落实晨(午)检制度

  常规情况下开展晨检,在疫情流行期或发生聚集性疫情后实施晨(午)检。发现发热、出疹等症状的幼儿,应立即通知家长尽早送至医院就诊,患儿所用物品应立即消毒。

  ②做好幼儿因病缺勤的登记工作

  监测因病缺勤率,发现发热、出疹病例异常增多时应及时报告。

  ③定期开展培训演练

  定期组织开展手卫生、清洁消毒等预防手足口病相关培训和演练。

  ④提高预警意识

  当发热、出疹病例异常增多时,尽快向对应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疾控中心报告,并暂停全园性、跨班聚集性的活动。

  ⑤配合防控

  如幼儿园发生聚集性疫情,在疾控机构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开展防控。

  3、班主任、生活老师应做好:

  ①提高预警意识

  在校医/保健老师的指导下,严格落实晨(午)检和因病缺勤登记。发现发热、出疹等症状的幼儿,应立即通知家长尽早将幼儿送至医院就诊。

  ②落实复课标准

  幼儿患病期间应停课休假,症状完全消失一周后或发病14天后,方可复课。

  ③勤通风

  保持教室空气流通和室内外卫生清洁。

图片

  ④勤洗手

  教育幼儿养成勤洗手等良好卫生习惯。

图片

  ⑤做好沟通工作

  如班级发生聚集性疫情,做好学生和家长的安抚和沟通工作。

  4、清洁人员应做好:

  ①做好日常清洁工作

  每天对厕所进行清洁消毒;每天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饮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增加地面、门把手、楼梯扶手、课桌椅、滑梯等物体表面擦拭消毒频次,以及衣物、被褥等暴晒频次。

  ②及时消毒

  要及时对患病学童的相关物品进行消毒,防止交叉污染造成传播;如幼儿园发生聚集性疫情,应在疾控部门的指导下对校园进行终末消毒,需使用含氯消毒剂,75%酒精对肠道病毒是无效的。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是否继续?
放弃
继续访问继续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