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首页 > 健康教育 > 健康主题 > 寄生虫病防治

疟疾防治相关知识

信息来源:寄研所 发布日期:2019-12-31 分享到:

   重要事实

  ·疟疾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威胁生命的疾病,通过受感染的雌蚊叮咬传至人类。疟疾可防可治。

  ·2017年,估计在87个国家中存在2.19亿疟疾病例。

  ·2017年,疟疾死亡人数估计为43.5万例。

  ·世卫组织非洲区域占全球疟疾负担的比重过高。2017年,该地区占疟疾病例总数的92%,占疟疾死亡总数的93%

  ·2017年,疟疾控制和消除方面的总筹资估计达到31亿美元。流行国家政府提供的资金为9亿美元,占资金总额的28%

  疟疾是由疟原虫属寄生虫所致。这些寄生虫通过被称为“疟疾病媒”的受感染雌性按蚊叮咬传至人类。共有5种寄生虫会导致人类疟疾,其中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危害最大。

  ·2017年,恶性疟占世界卫生组织非洲区域疟疾病例估计数的99.7%,以及世界卫生组织东南亚区域(62.8%)、东地中海区域(69%)和 西太平洋(71.9%)疟疾病例的大多数。

  ·间日疟是世界卫生组织美洲区域的主要寄生虫,占疟疾病例的74.1%。

  症状

  疟疾是一种急性发热疾病。对于无免疫力的人而言,通常在受到感染的蚊虫叮咬后10-15天出现症状。最初症状(发热、头痛和寒战)可能较轻,因此难以发现是疟疾。如果不在24小时内予以治疗,恶性疟可能发展成严重疾病,并且往往会致命。

  患有严重疟疾的儿童常常出现以下一种或多种病症:严重贫血,与代谢性酸中毒相关的呼吸窘迫,或脑型疟。成人中,多脏器衰竭也很常见。在疟疾流行地区,人们可能产生局部免疫力,导致出现无症状感染。

  谁有危险?

  2017年,全世界约一半人口面临疟疾风险。多数疟疾病例和死亡发生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然而,世卫组织东南亚、东地中海、西太平洋以及美洲区域也受到影响。2017年,87个国家和地区有持续性的疟疾传播。

  一些人群感染疟疾病毒并发展为严重疾病的风险比其他人群高得多。高风险人群包括婴儿,5岁以下儿童,孕妇,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以及无免疫力的移民、流动人口和旅客。国家疟疾控制规划需要针对这些人群的具体情况,采取专门措施保护他们免受疟疾感染。

  疾病负担

  根据2018年11月最新发布的《世界疟疾报告》,2017年有2.19亿例疟疾病例,比2016年的2.17亿例有所上升。2017年估计有43.5万例疟疾死亡病例,与上一年的死亡数基本持平。

  世卫组织非洲区域占全球疟疾负担的比重过高。2017年,该地区占疟疾病例总数的92%,疟疾死亡总数的93%。

  2017年,5个国家占全球所有疟疾病例数的近一半:尼日利亚(25%)、刚果民主共和国(11%)、莫桑比克(5%)、印度(4%)和乌干达(4%)。

  五岁以下儿童是最容易受到疟疾影响的群体;2017年,这类儿童占全球所有疟疾死亡数的61%(26.6万例)。

  传播

  疟疾大多通过雌性按蚊叮咬传播。共有400多种按蚊,其中约有30种是较严重的疟疾病媒。所有这些主要病媒物种均在黄昏至拂晓期间叮咬。传播严重程度取决于寄生虫、病媒、人类宿主和环境等有关因素。

  按蚊在水中产卵,蚊卵孵化成幼虫,最终变为成蚊。雌蚊需要为产卵吸血。每种按蚊有其各自偏爱的繁殖地点,例如有些按蚊喜欢在热带国家雨季常见的小水洼和动物踩踏后留下的泥潭等淡水蓄积处滋生。

  在按蚊生命周期较长(使寄生虫有时间在按蚊体内完成发育)和按蚊偏好叮咬人类而不是其它动物的地方,传播更为严重。例如,非洲病媒按蚊生命周期长,且特别喜欢叮咬人类,这是造成近90%的全球疟疾死亡病例集中在非洲的主要原因。

  传播还取决于可能影响蚊子数量和存活的气候条件,例如降雨模式、温度和湿度等。在许多地方,传播是季节性的,在雨季中或雨季结束后不久,传播达到巅峰。在人们对疟疾没有多少免疫力或毫无免疫力的地区,如果气候以及其它环境突然变得利于传播,可能会出现疟疾流行疫情。另外,如果免疫力低下的人进入疟疾密集传播地区(如寻找工作或避难等),也可能会出现疫情。

  人类免疫力是另一重要因素,在存在中度或严重传播条件的地区居住的成年人中尤甚。多年接触会形成一定的免疫力,虽然这并不能完全防护,但它确实会降低感染疟疾后出现重症的风险。所以,非洲多数死亡病例发生在幼童中,而在传播较少、免疫力低的地区,所有年龄组均面临风险。

  预防

  病媒控制是预防和减少疟疾传播的主要途径。如果某地采取的病媒控制措施覆盖率较高,整个社区就会获得一定程度的保护。

  世卫组织建议采取有效的疟疾病媒控制措施,为所有面临疟疾风险的人提供保护。两种控制病媒措施(即药浸蚊帐和室内滞留喷洒杀虫剂)在许多情况下行之有效。

  药浸蚊帐

  药浸蚊帐既是物理屏障又具有杀虫效果,在药浸蚊帐内睡眠可减少蚊虫与人的接触。大规模灭蚊可使全民得到保护,但社区对这种蚊帐的获得性和使用率需要达到很高程度。

  2017年,非洲疟疾风险人群中约有半数得到药浸蚊帐的保护,而2010年时为29%。但在2015年至2017年期间,药浸蚊帐的覆盖面仅有小幅上升。

  室内滞留喷洒杀虫剂

  用杀虫剂进行室内滞留喷洒是迅速减少疟疾传播的又一强有力措施。这涉及将杀虫剂喷在房屋的内部表面,通常每年一次或两次。要给社区带来有效保护,就要使室内滞留喷洒的覆盖面达到相当程度。

  从全球来看,得到室内滞留喷洒防护的人口比例已从2010年时的最高值(5%)下降到2016年的3%,而且世卫组织的所有区域都有下降。室内滞留喷洒覆盖面的下降是因为各国正在从拟除虫菊酯杀虫剂转为更加昂贵的替代品,以减少蚊虫对前者产生的耐药性。

  抗疟药

  还可以使用抗疟药预防疟疾。旅行者可以采取药物预防措施,抑制疟疾的血液感染期,以防罹患疟疾。世卫组织建议对生活在中度至高度传播地区的孕妇使用磺胺多辛–乙胺嘧啶,在妊娠早期过后每次安排产前检查时进行间歇性预防治疗。同样,对非洲高传播地区的婴儿,建议除在常规疫苗接种外,进行3剂磺胺多辛–乙胺嘧啶间歇性预防治疗。

  自2012年以来,世卫组织建议,将季节性疟疾化学预防措施作为针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萨赫勒地区一项额外的疟疾控制战略。该项战略包括,在高传播季节,所有5岁以下儿童每月服用阿莫地喹和磺胺多辛–乙胺嘧啶。

  杀虫剂耐药性

  自2000年以来,疟疾控制进展主要得益于病媒控制干预措施的可及性的扩大,特别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然而,这些成果因按蚊对杀虫剂新出现的耐药性而岌岌可危。根据最新发布的《世界疟疾报告》,在2010年至2017年期间,68个国家报告称蚊虫对5种常用杀虫剂中的至少1种产生了耐药性;其中有57个国家报告对2种或2种以上的杀虫剂具有耐药性。

  尽管蚊虫对拟除虫菊酯(对药浸蚊帐使用的唯一杀虫剂)的耐药性已经出现并开始蔓延,但多数情况下,药浸蚊帐依然会带来真正保护。这在2011年至2016年由世卫组织协调开展的一项大型5国研究中得到证实。

  虽然这项研究的结果令人鼓舞,但世卫组织不断强调迫切需要在全球应对疟疾方面采用改良的新工具。为了防止病媒控制核心工具遭受不良影响,世卫组织还强调,目前存在疟疾传播的所有国家都十分需要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杀虫剂耐药性管理战略。

  诊断和治疗

  早期诊断和治疗疟疾将缩短病情,并避免死亡。这还有助于减少疟疾传播。现有的最佳治疗方法,特别是恶性疟治疗方法,是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

  世卫组织建议在治疗之前对所有疑似疟疾病例进行寄生虫学诊断检测(使用显微镜或快速诊断检测)予以确诊。30分钟甚至更快即可获得寄生虫学确诊结果。只有在无法进行寄生虫学诊断的情况下才可考虑仅视症状加以治疗。2015年4月发表的《世卫组织疟疾治疗指南(第三版)》中载有更详细的建议。

  抗疟药耐药性

  抗疟药耐药性是一个反复出现的问题。恶性疟对氯喹、磺胺多辛–乙胺嘧啶等前几代药物的耐药性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广泛出现,破坏了疟疾控制的努力并颠覆了在儿童存活方面取得的成果。

  保护抗疟药物的功效对控制和消除疟疾至关重要。需要定期监测药物疗效,从而为疟疾流行国家的治疗政策提供信息,并确保及早发现和应对耐药性。

  2013年,世卫组织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发起了“紧急应对青蒿素耐药性”行动。这是一项高级别计划,目的是遏制耐药寄生虫的传播,并为面临疟疾风险的所有人群提供救命工具。但即使在开展这项工作期间,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一些新的地区仍独自出现了青蒿素耐药性现象。还有报道称,在有些地方,对联合疗法搭配药物的耐药性有所增加。因此,需要根据疟疾的不断演变情况采用新的处理方法。

  在2015年5月的世界卫生大会上,世卫组织发起了“大湄公河次区域消除疟疾战略(2015-2030年)”,获得了该地区所有国家的支持。该战略敦促各方立即采取行动,到2030年在所有地区消除所有类型的人间疟疾,并将行动重点放在耐多药疟疾已经根深蒂固的地区。

  在世卫组织的技术指导下,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制定了国家消除疟疾计划。世卫组织将与合作伙伴一道,继续通过湄公河消除疟疾规划(自紧急应对青蒿素耐药性发展而来的一项新行动)支持该地区各国的消除疟疾工作。

  监测

  监测系指追踪疾病和规划应对措施并根据所获信息采取行动。目前,许多疟疾高负担国家的监测系统较弱,无法评估疾病分布和相关趋势,所以很难优化应对措施和处理疫情。

  要求在疟疾消除道路的所有节点上开展有效监测。急需建立更有力的疟疾监测系统,以便在疟疾流行地区及时作出有效应对,防止出现疫情和疾病卷土重来情况,跟踪进展,并使政府以及全球控疟机构和人士担负起责任。

  2018年3月,世卫组织发布了一份关于疟疾监测、监督和评价的参考手册,该手册为全球监测标准提供信息,同时指导各国努力加强监测系统。

  消除

  消除疟疾被定义为通过采取周密措施,在明确的地理区域阻断由某种特定疟原虫引起的疟疾当地传播。需要继续采取措施预防重新传播。

  消灭疟疾指的是,通过采取周密措施,全球由人类疟原虫导致的疟疾感染发病率永远降至零。疾病一旦被消灭,就不再要求采取干预措施。

  至少连续3年无当地疟疾病例的国家有资格向世卫组织申请,要求世卫组织认证它们已消除了疟疾。近年来,已有9个国家经世卫组织总干事认证消除了疟疾:阿拉伯联合酋长国(2007年),摩洛哥(2010年),土库曼斯坦(2010年),亚美尼亚(2011年),马尔代夫(2015年),斯里兰卡(2016年),吉尔吉斯斯坦(2016年),巴拉圭(2018年)和乌兹别克斯坦(2018年)。《2017年世卫组织消除疟疾框架》提出了一套促进消除和保持消除状态的详细工具和战略。

  疟疾疫苗

  RTS,S/AS01 (RTS,S)是迄今为止唯一一种对幼儿带来部分保护的疟疾疫苗。它的作用对象是恶性疟原虫(P.falciparum),这是全球最为致命的疟疾寄生虫,也是在非洲流行最广的疟原虫。通过对接受4剂疫苗的儿童开展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该疫苗在4年内防范了大约十分之四的疟疾病例。

  鉴于其公共卫生潜力,世卫组织与疟疾和免疫接种有关的最高咨询机构联合建议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某些地区分阶段引入疫苗。该疫苗将于2019年在3个试点国家使用,它们是加纳、肯尼亚和马拉维。

  该试点计划将解决与在现实环境中使用疫苗相关的几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至关重要的是要了解如何最好地提供所需的四剂RTS,S疫苗;疫苗在减少儿童死亡方面的潜在作用; 及其在常规使用情况下的安全性。

  这项由世卫组织负责协调的规划是与加纳、肯尼亚和马拉维卫生部以及一系列国内和国际合作伙伴共同实施的,包括帕斯适宜卫生科技组织(一家非营利组织)和疫苗开发商和制造商葛兰素史克。

  

转载自:世界卫生组织网站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是否继续?
放弃
继续访问继续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