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首页 > 健康教育 > 健康主题 > 疫苗与免疫 > 免疫接种科普园地

2006-2010年广东省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

信息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20-09-24 分享到:
    一、背景
    乙型病毒性肝炎(下称“乙肝”)在我省广泛流行,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针对乙肝持续高流行态势,我省不断加大防治工作力度,开展科学研究,制订防治策略,采取综合措施,积极控制乙肝的流行与传播。我省于1992年和2002年分别开展了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基本摸清了病毒性肝炎在人群中的流行情况。自20世纪80年代起,全省大力推行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策略,1992年我省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2001年在全省开展青少年儿童乙肝疫苗的查漏补种工作,200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使乙肝的预防控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据2002年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我省1岁?59岁人群表面抗原携带率从1992年的17.9%下降至2002年的13.3%,1岁?4岁儿童表面抗原携带率已从1992年的16.8%下降至2002年的4.9%,我省乙肝防治工作尤其是儿童乙肝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是,当前我省乙肝防治任务仍十分艰巨。1岁?59岁人群表面抗原携带率仍高达13.3%,据此推算,我省有1000多万人长期携带乙肝病毒。在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多年来我省乙肝的发病数和发病率位居前列。乙肝容易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给病人、家庭、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是许多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同时也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是我省现阶段最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前我省乙肝防治工作状况和投入力度,与实际工作需要,与社会和公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仍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是近年来一些地方对预防控制乙肝工作的重要性、迫切性、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和政策保障;乙肝防治工作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影响了各项措施的落实;部分地区尤其是贫困农村地区新生儿首针及时接种率低;社会宣传引导不力,群众对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低,虚假的医疗宣传和广告泛滥,使乙肝病人得不到有效治疗;乙肝诊断的不规范,降低了乙肝疫情报告的质量;医疗性活动中的不规范操作增加了医源性传播的隐患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乙肝的控制工作。
    二、目标和工作指标
    (一)总体目标
采取免疫预防为主、防治兼顾的综合措施,优先保护新生儿和重点人群,有效控制乙肝的高流行状态。至2010年使我省人群乙肝发病率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有显著下降,并降低由乙肝引发的肝硬化和肝癌的死亡。
    (二)具体目标
    1、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1%以下。
    2、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7%以下。
    (三)工作指标
    到2010年:
    1、新生儿全程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达到90%以上;
    2、新生儿首针及时接种率以县为单位达到90%;
    3、2002年后出生未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95%以上得到补种;
    4、人群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
    5、建立健全对从事乙肝防治工作的医疗机构和人员的资质认证和考核制度,并对从事乙肝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全员培训;
    6、建立完善的乙肝流行病学监测和实验室检测网络;
    7、实行安全注射。预防接种及医疗注射全部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实施国家免疫规划预防接种使用一次性自毁式注射器材。
   三、防治策略与主要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乙肝疫苗预防接种
1、认真落实儿童乙肝疫苗免疫规划。
对儿童进行乙肝疫苗免疫是国家控制重大传染病乙肝的主要策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必须把这项工作作为重点精心组织实施。各地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以有利于提高乙肝疫苗接种率为目的,确定合理的预防接种服务形式和接种周期。要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儿童的管理力度,制定行之有效的对策,保证所有儿童拥有充足的和均等的机会及时获得乙肝疫苗接种。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承担乙肝疫苗接种的医疗卫生单位的管理,明确乙肝疫苗接种医疗卫生单位责任。各相关医疗卫生单位要加强合作,密切配合,严格按照“谁接生谁负责接种第一针”的原则和乙肝疫苗免疫程序要求,确保新生儿及时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各地要制定相应措施,提高农村地区孕产妇住院分娩率,提高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妇幼保健机构要加强对实施乙肝疫苗接种医生的培训和对孕产妇的宣传,提高他们对首针及时接种的正确认识和参与意识。
    认真落实儿童预防接种证制度。预防接种证是记录和查验儿童接种疫苗情况的凭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基层接种单位要认真做好出生儿童的建证工作,主动与教育部门协作,落实儿童入学、入托时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对2002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儿童,要从及时组织开展查漏补种工作,对未全程接种或免疫史不详的儿童补足3针剂乙肝疫苗。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每年要对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实施情况开展规范化的督导检查,及时发现、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保证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2、开展其他人群乙肝疫苗接种工作
各地在实施国家免疫规划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有计划分步骤开展新生儿以外人群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工作,各地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在自愿的前提下,提倡免疫规划儿童以外人群,尤其是重点人群、高危人群如医疗卫生医护人员、托幼机构教师和保育人员、静脉吸毒者等人群推荐接种乙肝疫苗。
    (二)加强乙肝病毒传播控制
    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和单位要采取严格措施,杜绝乙肝病毒经血途径的传播。
    1、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献血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对采供血机构和血液制品生产单位的监督和治理;对因未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导致由采集、供应血液引起经血液传播疾病发生的,依法进行惩处。
    2、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单位必须重视和加强经血液传播疾病在诊疗过程中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定,保障医疗安全。
    3、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单位必须加强对介入性医疗器械的管理。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器具。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具要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及有关消毒工作技术规范的规定和要求,严格做好消毒和回收处理工作。
    4、医疗和预防性注射必须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具,有条件的地区可逐步推广使用具有安全、自毁性能的注射器具。
    5、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单位要加强对医疗卫生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医疗卫生人员因职业暴露而可能发生的感染。有条件的地区应开展对医疗卫生等职业暴露高危人群的免疫接种工作。
   6、各级卫生监督部门要加强对理发等有可能发生经血传播乙肝的公共场所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
   7、加强重点人群的保护。鼓励群众婚前进行乙肝表面抗原检查,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的配偶要接种乙肝疫苗,避免夫妻间传播;鼓励孕产妇产前进行乙肝表面抗原检查,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孕产妇,要对其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及时接种10µg或20µg基因乙肝疫苗和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避免母乳喂养,以阻断母婴传播;在有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患者的家庭中,提倡对家庭其他成员接种乙肝疫苗,避免家庭内传播;结合艾滋病等经血传播疾病的防治干预活动,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的性伴积极推广安全套的使用,避免性传播。
    (三)加强准入和监管,规范诊疗服务行为
    1、加强对从事病毒性肝炎诊断和治疗的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准入和监督管理,严格执行执业医师考核制度。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病毒性肝炎防治机构和人员的卫生监督检查,取缔非法行医。
    2、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执业医师法》的规定,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对每个医师的业务水平、职业道德状况、工作成绩进行考核。
    3、各级医疗机构和卫生人员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提供和开展服务,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4、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规范诊疗服务行为进行督导检查。从事乙肝临床治疗工作的医务人员要根据中华医学会制订的乙肝诊疗指南对乙肝患者进行规范治疗,以提高我省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比例和水平,提高疗效。
   5、加强对乙肝治疗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未经国家批准的任何药物和疗法均不得应用于临床,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宣传和推广。
   (四)建立健全乙肝监测系统
   1、开展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在本规划实施的前期和后期开展全省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进一步了解我省乙肝感染状况和流行趋势,为制定具体乙肝控制措施、调整防治策略和评价规划的实施效果提供依据。
   2、建立完善乙肝常规疫情监测系统。
   各级医疗机构要按照全国统一的乙肝诊断标准和监测方案的具体报告内容和要求,开展监测病例的基本信息报告。各级医疗机构要加强实验室建设,逐步建立全省乙肝实验室检测网络,加强实验室网络人员培训,提高乙肝的实验室诊断水平。定期对监测病例的诊断质量和全省乙肝实验室检测工作质量进行评估。
   3、重点人群乙肝感染状况监测。
对15岁以下乙肝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同时逐步开展对孕产妇、医务人员等人群的乙肝病毒感染状况监测,为制定高危人群的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4、新生儿首针及时接种率及全程接种率监测。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定期开展新生儿首针及时接种率及全程接种率抽样调查,为评估各地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工作的开展情况提供依据。
   (五)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民防治意识
   要把乙肝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作为科普知识宣传的重要内容,纳入当地健康教育规划。坚持全民健康教育与重点人群教育相结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的宣传工作。向群众宣传乙肝的危害和防治方法,让群众了解乙肝传播的途径与正确的预防方法,增强自我防护意识。要加强与各部门、社会团体和大众宣传媒体联系,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积极宣传乙肝防治知识和防治工作,形成全社会防治乙肝的良好氛围。
   (六)加强卫生监督执法
   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献血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对采供血和采浆活动的监督检查,认真查处违法违规和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严厉打击非法采供血行为;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超范围行医,积极防止医源性感染;严厉打击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违法行为。对于可能造成乙肝传播的公共场所要严格监督检查,监督医疗机构落实器械消毒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政府重视程度,加强领导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乙肝的防治工作,加强对乙肝防治工作的领导,把乙肝防治工作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基本的抗乙肝病毒药物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对预防接种工作所需经费予以保障,确保疫苗、注射器材的充足供应和冷链的正常运转以及监督、宣教、培训、督导评价等工作有序进行。提高各级免疫规划工作人员报酬,保证基层接种人员的补助,稳定免疫规划专业队伍。保证达到本规划所要求的目标和指标,确保规划的实施。
    (二)建立防治队伍,提高防治人员素质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组建乙肝专业防制队伍,有计划地进行业务培训。对疾病控制工作人员、医务人员进行乙肝防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考核,突出重点、保证效果,建立技术过硬的乙肝防治队伍,提高乙肝防治综合能力。
    (三)加强部门合作,共同做好防治工作
    要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密切协作和配合,共同做好乙肝的防治工作。
    要会同财政部门尽快落实好本地区适龄儿童(包括流动人口中新生儿等)乙肝疫苗、器材和实施的经费,并列入财政经常性预算。会同宣传、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部门,广泛深入宣传党和国家关心群众健康的政策,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与科普宣传,动员全社会支持和参与,消除歧视。配合教育部门做好幼儿园、学校儿童入学时查验接种证和对未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补种疫苗的工作。会同工商、宣传部门要加强对乙肝治疗药物广告的管理,对病毒性肝炎治疗药物的药品说明书和相关医疗广告内容严格审查,不得虚构和夸大疗效。动员和指导行业协会和专科学会要积极参与对乙肝的防治。
    (四)加强科学研究和国际交流与合作
    要针对目前乙肝防治工作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研究工作,重点进行乙肝流行病学调查、急慢性乙肝鉴别诊断方法的研究、乙肝诊断试剂临床应用效果的持续性评估和质量控制、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和免疫持久性的评估、乙肝病毒携带者自然转归及其治疗的研究以及乙肝抗病毒治疗药物的开发等科学研究和专题调查,积极探索有效的防治手段。同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我省乙肝控制进程。
    五、考核评价
    各地每年要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认真予以解决。要对实施效果定期进行考核评估。省卫生厅将对各地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  韩轲转载于广东省卫生厅网站   2007年4月25日)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是否继续?
放弃
继续访问继续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