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首页 > 健康教育 > 健康主题 > 疫苗与免疫 > 免疫接种科普园地

接种疫苗,夏防乙脑

信息来源:免疫所 发布日期:2020-09-24 分享到:

乙脑是什么?

“乙脑”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简称,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一种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病例多发于夏季,通过蚊虫传播。乙脑发病快,来势汹汹,病死率较高,是威胁人群特别是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乙脑的前世

我国古代医籍早有类似乙脑病症的记载,将之归于“温病”范围,与“暑瘟”、“伏暑”病类似。古语有云“暑兼湿热,偏于暑之热者为暑温”。

日本在1871年有了乙脑流行的记载,1924年发生了16000余人大流行。因该病在夏季流行,曾称“夏季脑炎”,为了和昏睡甲型脑炎区别,又称“乙型脑炎”。1934年从死者脑组织分离到病毒,确定了本病的病原,定名为日本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

哪些地区有乙脑?

乙脑在亚洲和西太平洋部分地区发生,多发生在农村,特别是水稻种植区。在亚洲的温带地区,乙脑传播呈季节性,人感染病例通常在夏、秋两季出现高峰。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全年均有病例发生,常在雨季时有一个发病高峰。

广东乙脑的流行季节?

流行季节主要在5-7月,6月最多。

乙脑是怎么传播的?

乙脑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受乙脑病毒感染的人和动物为本病的传染源,其中最主要的传染源是猪(特别是幼猪)。动物中的家畜、家禽和鸟类均可感染乙脑病毒。

乙脑主要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三带喙库蚊是乙脑的主要传播媒介。

人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但多数感染者呈无症状的隐性感染,仅少数人发病,其中以10岁以下儿童发病较为多见。

乙脑患者有哪些临床表现?

从感染到发病的潜伏期为421天,一般10天左右。

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为特征,重症者伴有中枢性呼吸衰竭。

5%20%的重症乙脑病人留有后遗症:主要的后遗症包括失语、肢体瘫痪、意识障碍及痴呆等,经积极治疗,可有不同程度恢复。出现昏迷后遗症的患者因长期卧床,易并发肺炎、褥疮、尿路感染。出现癫痫后遗症有时可持续终生。

怎样远离乙脑?

1、预防接种,注射乙脑疫苗。

2、做好灭蚊工作。

3、加强对家畜、家禽和宠物的消毒、卫生及防蚊管理。

关于乙脑疫苗

用于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

包括乙脑减毒活疫苗和乙脑灭活疫苗(Vero细胞)2种。

如何接种乙脑疫苗?

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8月龄和2周岁各接种1剂次。

乙脑灭活疫苗:接种4剂次,儿童8月龄接种2剂次,2周岁和6周岁各接种1剂次。

(撰文:徐新。图片来源于网络。)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是否继续?
放弃
继续访问继续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