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首页 > 健康教育 > 健康主题 > 疫苗与免疫 > 免疫接种政策及技术文件

什么是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其发生原因主要有哪些?

信息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20-09-25 分享到: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是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后,发生的与预防接种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按发生的相对严重程度、发生频率,将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分为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主要取决于疫苗的本质因素与受种者的个体因素,其中,疫苗本质因素主要包括疫苗的毒株、纯度、生产工艺、附加物(防腐剂、稳定剂、佐剂)等;受种者个体因素主要包括健康状况、过敏性体质、免疫功能不全等。

 一般反应是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一般反应又分为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局部反应主要为接种部位的疼痛、红肿、硬结等,全身反应主要为发热、全身不适、倦怠、乏力等。一般反应的特点为;由疫苗固有性质引起;发生频率相对较高;反应程度较轻,一般不需临床处置;反应呈一过性,不留永久性损害(卡介苗疤痕除外)。 

 异常反应是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异常反应的特点为:由疫苗固有性质引起;发生频率相对较低;反应程度相对较重,一般需要临床处置;反应多能恢复,极少数可能留有永久性损害;接种疫苗合格;接种实施规范。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是否继续?
放弃
继续访问继续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