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首页 > 健康教育 > 健康主题 > 疫苗与免疫 > 免疫接种政策及技术文件

常见的预防接种反应及处置原则

信息来源:免疫所 发布日期:2020-09-25 分享到:

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相应传染病最行之有效的措施。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疫苗生产国和使用国,目前,我国已建立了一整套从疫苗研制、生产、流通、使用的安全和质量保障体系,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疫苗的质量安全。但疫苗对接种者来说毕竟属于异物,理论上所有的疫苗接种后均有可能导致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应。绝大多数的预防接种反应是轻微的如发热、疼痛、硬结等,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不会产生长远严重的损害,但由于接种者个体差异,极少部分接种者可能出现罕见的严重疫苗不良反应一旦发现应及时到医疗机构进行诊治。

现将常见预防接种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处置原则介绍如下:

    接种疫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轻微的全身性一般反应和接种局部的一般反应。

    一、全身性一般反应的主要表现为发热,少数受种者接种灭活疫苗后24小时内可能出现发热,一般持续1~2天,很少超过3天;个别受种者在接种疫苗后2~4小时即有发热,6~12小时达高峰;接种减毒活疫苗后,出现发热的时间比接种灭活疫苗稍晚,如接种麻疹疫苗后6~10天可能会出现发热,个别受种者可伴有轻型麻疹样症状。也有少数受种者接种疫苗后,除出现发热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头痛、头晕、乏力、全身不适等情况,一般持续1~2天。个别受种者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一般以接种当天多见,很少超过2~3天。对于受种者发热在≤37.5℃时,应加强观察,适当休息,多饮水,防止继发其他疾病;如受种者发热>37.5℃或≤37.5℃并伴有其他全身症状、异常哭闹等情况,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二、接种局部的一般反应主要表现为,少数受种者在接种疫苗后数小时至24小时或稍后,局部出现红肿,伴疼痛。红肿范围一般不大,仅有少数人红肿直径>30mm,一般在24~48小时逐步消退。接种卡介苗2周左右,受种者的接种部位可出现红肿浸润,随后化脓,形成小溃疡,大多在8~12周后结痂(卡疤),一般不需处理,但要注意局部清洁,防止继发感染。部分受种者接种含吸附剂的疫苗,会出现因注射部位吸附剂未完全吸收,刺激结缔组织增生,而形成硬结。红肿直径和硬结<15mm的局部反应,一般不需任何处理。红肿直径和硬结在15~30mm的局部反应,可用干净的毛巾先冷敷,出现硬结者可热敷,每日数次,每次10~15分钟。红肿和硬结直径≥30mm的局部反应,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值得注意的是接种卡介苗出现的局部红肿,不能热敷。

此外,其他怀疑跟接种有关的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建议及时到规范的医疗机构就诊。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是否继续?
放弃
继续访问继续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