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多点触发肠道传染病人物环境同防体系频立功,模式还可复制
2015年,当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出现多例呕吐、腹泻病患时,由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所所长孙立梅团队推进构建的全省重大急性肠道传染病人物环境同防体系立即预警。溯源、生物样本定性、实验室检测等诸多工作开始同步、多线并行。这一突发诺如病毒感染事件很快追溯到了源头一家饮用桶装水生产企业出现生产环节的污染。饮用桶装水紧急被召回,本次诺如病毒引发的肠道传染病传播被成功遏制,感染人数被控制在了1.7%的较低水准,和国际国内同类事件中7.6%的诺如病毒感染率比起来,减少了1600多人感染。
自2008年开始,广东省疾控中心孙立梅团队开始推进的《重大急性肠道传染病人物环境同防体系的构建和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历经13年的建设、完善,该项目在手足口、诺如病毒感染、霍乱、脊髓灰质炎等肠道传染病的防治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该项目2021年获得了首届广东省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今年更是通过进一步的整合,联合其他相关研究团队,正在申报2022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且已经入围预防医学与卫生学专业评审组四选一项目名单。
肠道传染病 “ 人+ 物+ 环境 ” 同防监测体系哨点监测单位
立体阻击肠道传染病13载
填补多项国际空白
从传统的烈性传染病霍乱到致残率极高的小儿麻痹症(脊髓灰质炎),从常年散发、高发的手足口病,到多次引发局域内暴发的诺如病毒感染疾病。肠道传染病是全球流行、病原种类复杂、流行特征多样的重要传染病,广东省肠道传染病报告病例数约占法定报告传染病例总数的60%,严重影响了公共卫生安全及社会经济发展。
在构建多病原全维度监测体系之前,大家运用的监测系统是相对被动,仅能开展病例监测老旧体系。医疗端,医疗机构收治病例后上报,疾病流行的信息极不充分且无法阐述肠道传染病的传播规律;检测端,无法快速、精准、全面的开展病原检测分析,准确的制定防控策略也就无从谈起。最后,临床治疗和基于实验室的精准病原检测脱节后,应对疫情的防治成效也就大打折扣。
2008年,我国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而当年全国范围内的手足口病疫情流行,对肠道传染病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那一年,孙立梅和同事们开始围绕手足口、诺如病毒感染、霍乱和脊髓灰质炎等肠道传染病开展研究。构建重大肠道传染病“人-物-环境”同防多病原全区域立体监测体系;建立“人-物-环境”多种类样本肠道传染病病原分子诊断和溯源平台;建立基于“人-物-环境”同防模式的肠道传染病多维度精准防治体系。
经历了13年时间的建设完善,目前该套体系已在多次肠道传染病疫情当中得到了实践检验。文前提到的诺如病毒感染疫情,就是最好的例证之一。“目前,整个项目填补了4项国际和4项国内技术空白,并获得了两项专利,而且构建了数量和种类全国领先的肠道传染病病原菌毒种及生物样本库。相关成果在全国的疾控、教育、医疗机构、实际生产等场景得到了应用,部分技术已在全国疾控系统推广。”孙立梅告诉南都记者。
屡立功勋
让全省手足口病年均死亡人数减少41人
据悉,该套体系阐明了广东省省肠道传染病流行特征及多个风险点,综合采用本项目成果促进广东肠道传染病流行规模的有效控制,显著降低了对人民身体健康的危害,提升政府处置突发传染病的公信力。同时,该项目
能快速识别肠道病原,指导临床医生规范诊疗,减少抗生素使用,降低生态危害。 项目团队在全国率先研制标准化诺如病毒感染暴发调查处置技术,系统阐明了接触传播、水源性传播和食源性传播途径中“人-物-环境”流行病学特点、现场调查关键环节,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查明率得到显著提高(从 2008 年的 25%提升至 2015 年的 100%),调查处置经验在全国进行交流推广。
此外,项目研究成果在多个国际杂志、国际会议报道介绍,并列为WHO合作中心的研究项目,为全球传染病防控贡献广东案例,产生了较大的国际影响力。
疫苗接种作为一体化防控体系中的关键一环,同样得到了有效的推广应用。
2019-2021年期间,由于创新疫苗同时接种技术,提高了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接种率,销售额累计7.8亿元,较前3年增加1.8亿元。同期减少了肠道传染病治疗及监测费用3.6亿元;
孙立梅所长告诉南都记者,该体系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在于降低了广东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和病死率,提高了肠道传染病防治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在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维护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目前,该体系在2010 年至 2021 年共设置 149 家监测哨点单位,采集病例标本 17 万份、物品和环境样本 3 万份,累计检测 50 多万次,解析了广东省重大肠道传染病流行特征。
以手足口病防治为例, 2008 年以来,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数量、重症及死亡人数广东常年居全国之首,是最重要的丙类传染病。而根据项目组建立的监测体系发现,在 2014 年之前广东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数逐年增加,为此开展了人物环境同防体系技术研究。根据研究成果,针对性切断传播链条和科学推进疫苗接种,2015-2021 年广东省手足口病发病数持续下降,有效遏制了疫情持续上升的态势;通过研发重症手足口病早发现和早救治技术,更进一步减少手足口病死亡病例数。近三年(2019-2021 年)广东省手足口病年均报告数较 2010-2014 年均减少 7 万例,死亡数年均减少 41 例。项目成果通过技术帮扶及培训,全国范围内,特别对山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和本省 21 个地市开展技术推广及临床应用工作。进一步提高了我国重症手足口病的诊疗技术,对儿科专业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和良好的带动作用。
“最最关键的一点是,这一套防控体系,对于其他传染病也同样适用,可以向呼吸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等领域进行延展,整体提升我们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