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首页 > 要闻动态 > 重点专题 > 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专题信息

广东如何补齐公共卫生短板?

信息来源:本网 发布日期:2020-08-03 分享到:

  一场疫情,一次大考。疫情中,我国的公共卫生及医疗服务体系经受住了考验,但也暴露出了一些短板和不足。如何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

  疫情发生后,针对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领域薄弱环节,广东连续密集出台了一系列“补、堵、强”相关措施并快速落地。6月,广东省发改委印发2020年公共服务领域补短板项目计划,计划投入2140亿元建设512个项目,其中医疗卫生项目有302个,占比达六成。

  7月以来,其中具有代表性的7大项目,遍及珠三角大城市及粤东粤西粤北基层地区。我们看到,“补短板”建设项目正在南粤大地“全面开花”,将以更强的救治能力、更充足的检测能力、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能力,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

  如何增强疫情救治能力?

  增床位 配设备 建发热门诊

  人民生命高于天。当疫情来临,我们是否有足够的救治能力?

  当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之际,全国各地的疫情救治能力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武汉一度出现医疗资源紧张,紧急建设雷神山、火神山医院、方舱医院,全国派出超4万医护人员紧急驰援,才迅速扭转了局势。

  在有着抗击SARS经验的广东,第一时间确定了30家省级定点收治医院,基本满足了收治患者所需。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将嘉禾院区1号楼的5层楼全部腾出,200张负压床位用于收治确诊患者,最高峰时全部住满。

  在省发改委公布的医疗卫生“补短板”项目中,2020年新开工的项目有181项,以发热门诊、传染、应急、感控等医疗设施的改造建设以及公卫、疾控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主,重点提升疫情应对和救治能力。

  作为华南地区最大的传染病防治综合医院,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三期工程原规划的床位数为1500张。疫情发生后,广州市将规划增加了500张。该院院长雷春亮介绍,未来该院床位将达到3100张,其中负压病床2000张。

  在湛江吴川市,三家县级公立医院搬迁新建项目正在热火朝天建设中。吴川市卫健局局长肖亚帝介绍,疫情中,因县级人民医院传染病病房收治能力不足,发热患者只能安置在镇卫生院。因此,吴川针对传染病防控能力进行提升建设。

  目前,三家新建医院都规划了独立的感染楼,并增加建设ICU与可转换负压病床,并配置相关的检验设备。其中,吴川市人民医院在感染楼中规划建设传染病病床180张,其中可转换负压病床80张。

  在此次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中医药大显身手。然而,目前我国中医院的传染病收治能力偏弱,中医药难以第一时间大范围介入重大疫情的救治。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温敏勇透露,该院目前仅有2个负压病房、1台负压救护车、2间负压手术室,ECMO和呼吸机设备也相对有限,暂时还不具备收治大量传染病患者的能力。

  这一状况即将得到改变。今年6月,广中医一附院成功申报国家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设项目,将设置200张重症病床,并添置医疗设备。一旦发生重大疫情,就能迅速集中收治传染病患者,补齐中医参与传染病防控救治的短板。

  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这样“平战结合”的建设思路被屡屡提及。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内外科综合楼设置1000张病床。平时,这栋楼可收治普通患者,一旦发生重大突发急性传染病,就能快速“变身”为隔离病房。

  如何增强检测能力?

  建实验室 升级疾控中心

  核酸检测可及早发现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精准找到并控制传染源。疫情初期,面对大量的检测需求,广东应急检测能力不足的短板被暴露出来。

  省疾控中心首席专家柯昌文回忆:“我们把所有的设备都用上了,还从其他实验室抽调了20多人排班,大家轮番上阵,每天24小时加班加点不停地去做,每天也就能做1000份。”

  高峰期,广东的疾控及医疗机构即使投入全部的检测力量,依然无法覆盖检测缺口。1月30日开始,第三方检测机构“入场补位”,才缓解了“一测难求”的局面。

  对于广东基层而言,检测能力不足的短板更为突出。广东省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检验所所长武婕坦言,疫情发生前,广东还有一些县区没有疾控中心,或者虽有疾控中心但没有建立应急检测平台,开展的多为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检测,病毒检测做得比较少。

  如何满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检测需要?在省疾控中心,一个个空房间,在这个总面积达1200平方米的预留发展空间中,将投入资金2000万元,购置48台仪器设备,建设成为广东省突发急性传染病核酸检测实验室平台。

  建成后,省疾控中心的核酸检测能力将提高到每天5000份以上,并引领推动全省疾控系统应急检测能力提升。

  疫情期间,广东在县区疾控和二级医院加快建设PCR实验室,补上基层应急检测能力短板。在汕尾陆丰市,投资1.5亿元异地新建的陆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项目,将建起9层高的业务大楼,包含核酸检测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疫苗储存冷库等。

  韶关市武江区也正在填补没有区疾控中心的空白。该中心建成后,一旦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将承担流调、应急检测等职能;平时则与基层医疗机构相互协作,提升基层传染病防治能力。

  疫情中,县区级疾控中心的检测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截至7月7日,全省106个县区疾控中心,36个已具备核酸检测能力,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佛山、河源市。未来,广东将逐步实现县区级疾控机构全部具备检测能力。

  “广东有21个地级市疾控中心,每个中心的日检测能力达到2000份;全省100多个县区疾控中心,每个中心日检测能力达到300份。如果完成这样的布局,全省疾控中心体系每天就有近10万份样本的检测能力。”柯昌文说。

  据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统计,包括医疗机构、疾控机构与第三方检测机构在内,目前广东全省日最大检测能力达55万份。

  如何增强医疗服务能力?

  建设医共体 吸引优秀人才

  医疗卫生“补短板”,归根结底是要提高医疗服务能力与应急科研攻关能力,尤其是基层的医疗服务能力,为应对可能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下坚实基础。

  疫情中,作为国家传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圳三院在疫情中发挥“临床+科研”技术优势,取得了一系列重磅科研成果,为政府防控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目前深圳三院正在开展改扩建的二期工程建设,重点提升临床收治能力,也高度重视科研配置。该院院长刘磊透露,深圳三院正在申请建设高级别生物安全保护下的小动物实验室、大动物实验室与解剖实验室,补齐科研短板。

  湛江吴川市将医共体建设与公共卫生“补短板”工作相结合,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驶入“快车道”。今年5月24日,以吴川市人民医院为龙头,吴川市医共体总医院挂牌成立,逐步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带动全县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同步发展。

  吴川市大山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受益于县域紧密型医共体的建设。过去,该中心人才缺乏、医疗设备落后,一年业务收入仅17万元。2016年,成为吴川市人民医院大山江分院后,软硬件和诊疗服务水平提升立竿见影,去年业务收入达200多万元。

  但无论是“强基层”还是“建高地”,人才短缺都是各建设单位最为困扰的问题。无论在经济发达的广州、深圳,还是在欠发达的粤东粤西粤北基层,提到人才缺乏的问题,几乎所有受访者都摇头叹息。

  刘磊坦言,即使“不缺钱”的深圳三院给出的薪酬福利水平较高,传染病和病毒学领域的人才也存在较大缺口。广中医一附院副院长林丽珠也表示,目前熟练掌握重症与传染病救治、又具备扎实中医药功底的中西医复合型人才也非常缺乏。

  这一短板在基层更加突出。韶关市武江区卫健局局长刘敏表示,基层公卫人才尤为短缺,虽然韶关市武江区出台了专门的激励政策,但依然存在“招不进、留不住”的问题。而在吴川全市3795名在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只有18人、高级职称人员只有200人,医学影像、麻醉、病理、全科医生等专业人才也十分匮乏。

  如何破局?陆丰疾控中心主任施乙峰表示,希望能够适当降低疾控队伍门槛,放开本科学历限制;另一方面要让基层人员有更多培训机会,不断提升业务能力。

  肖亚帝希望,加大定向订单医学生的培养力度,并推动“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管理”政策在基层的落地实施,激发基层活力,吸引并留住优秀医卫人才。


来源 : 南方日报网络版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是否继续?
放弃
继续访问继续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