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挥办疫情防控组关于印发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心理疏导专家共识的通知
粤卫疾控函〔2020〕59号
各地级以上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办,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挥办疫情防控组各成员单位,团省委,部属、省属驻穗医药院校附属医院及委直属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心理危机干预和社会氛围引导,为有心理需要的人群提供科学、规范、专业的心理疏导、心理援助等服务,我们组织专家对疫情防控期间出现的一些社会心理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制定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心理疏导专家共识》,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广东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挥办疫情防控组
(代章)
2020年3月14日
(省卫生健康委联系人:刘瑞,电话:020-83820690)
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心理疏导专家共识
一、新冠肺炎疫情对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
这次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波及面广,影响面大,不仅对民众的生活以及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压力,而且对民众的身心健康也造成了明显的影响,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身反应,如:恐慌、焦虑、愤怒、疑病等,归结如下:
(一)对疫情的认知偏差所致的情绪问题。
(二)疫情期间生活方式改变所致的情绪问题。
(三)确诊、疑似或有新冠肺炎密切接触史所致的应激反应。
(四)疫情期间出现高危风险行为(自杀、自伤、伤人)。
(五)复工复产导致感染风险加大,失业或岗位变动、待遇下降等影响。
(六)青少年人群因身心发育阶段特点,对外界事物信息更为敏感,加之各大中小学校推迟开学,还可能存在如下心理情绪影响:
1.疫情期间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不适应,以及对升学求职影响所致的情绪问题;
2.疫情期间亲子关系紧张与家庭矛盾所致的情绪问题;
3.疫情期间居家时间增长,电子游戏成瘾和网络依赖问题;
4.患有心理或精神疾病的青少年学生因疫情无法正常诊疗导致疾病复发或加重问题。
二、不同人群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心理影响的建议
根据疫情期间所致心理健康问题,将建立目标人群心理干预机制,对受疫情影响人群实施分类预防干预,并提出心理干预建议:
(一)普通人群。
1.开展健康教育。开展新冠肺炎防治知识、传染病防治法、良好卫生习惯等宣传,引导建立科学健康观。
2.丰富家庭生活。利用居家时间,倡导健康生活理念,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培养积极向上的兴趣爱好。
3.关心疫情防控。通过电视、新闻、新媒体等多种形式了解疫情防控工作,不听谣、不传谣,保持积极心态。
4.培育家庭亲情。利用家庭团聚之机,加强亲子之间的互动,沟通感情,培养良好亲密的亲子关系。
(二)确诊、疑似或有新冠肺炎密切接触史所致应激反应的重点人群。
咨询为主、咨询会诊紧密配合。
1.开展隔离人员心理咨询。因确诊、疑似或有新冠肺炎密切接触史需要住院、集中隔离或居家观察的人群,可提供网络热线咨询,缓解其紧张、焦虑、恐慌情绪。
2.建立精神心理联络会诊。社区和当地相关医疗机构建立联系,必要时为应激反应严重者提供联络会诊服务。
(三)有危险行为倾向和有精神疾病的高危人群。
1.建立高危人群与精神卫生机构日常联动机制。鼓励精神卫生机构对接社区,通过派出精神卫生专家等形式,协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监测、指导和服务。
2.建立社区与精神卫生机构双向转介机制。对有自伤、自杀、伤人等难以处置的严重心理问题,提供畅通转介渠道,由街道、社区或家庭及时通过绿色通道转介至精神卫生机构。精神卫生机构在医疗处置之后,将处置意见和注意事项反馈。
3.加强随访,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疫情防控期间,省、市、县、乡镇和村层层部署,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作为重点人群,因疫情难以面访的,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通过电话和视频加强随访,确保及时掌握病情变化。
4.推进网络诊疗平台建设,保障按时服药。推进各级精神、心理卫生机构网络诊疗服务平台建设,开展网络寄药服务,使患有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可以得到及时诊治。对于需面询诊疗的患者,医疗机构在疫情防控期间开设绿色通道,提供便捷服务。
(四)受复工复产影响的人群。
1.加强健康教育,消除恐慌情绪。疫情防控期间,社会焦虑心理加剧,员工的生理、心理状态异于平常。各企业要在科学防控疫情的基础上,通过领导和企业内部骨干力量的引领带头,提前做好新冠肺炎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树立“新冠肺炎可防可治”的科学观念,消除因无知导致的恐慌。
2.开展心理减压,加强心理自我调节。对因疫情导致失业、无法复工、岗位变动、待遇下降等问题,用工单位要积极引导员工,宣传国家复工复产相关政策,树立重返工作岗位信心。有条件的用工单位可利用工间休息时间,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开展心理减压活动,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恢复和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三、青少年学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健康影响的建议
(一)做好线上教学引导。学校及时发布开学返校相关信息,回应社会关切。分学段做好线上教育指引和资源供给,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网上校园招聘活动,关爱特殊、困难学生群体,免除学生和家长的后顾之忧。
(二)培育家庭亲情。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倡导健康生活理念,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培养积极向上的兴趣爱好。对因亲子关系、家庭矛盾出现的问题,可借助社会心理专业机构获得家庭关系、亲子关系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网络家庭心理咨询服务,促进良好沟通,改善家庭关系。
(三)科学上网与游戏。学校、家庭应正确对待青少年使用电子游戏产品、上网的行为。对有长时间玩电子游戏、上网习惯的青少年,要进行科学引导,合理安排电子游戏和上网时间。可适当安排课余趣味活动,培育发展积极的个人爱好与特长。
(四)加强安全防范。在复工未复学之际,部分成年人复工,留下青少年居家,安全风险增高,如煤气开关、窗户封闭不严等,建议家长提前做好居家安全风险教育,社区、街道也作出相应措施加强监督管理。
(五)用好心理热线。充分利用现有防疫心理热线或网络咨询服务资源,为青少年学生提供相关咨询服务。
来源: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