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
信息来源:食安所
发布日期:2014-06-06
分享到:
鱼类引起组胺中毒是指由于食用含有一定数量组胺的某些鱼类而引起的过敏性食物中毒。组胺是组氨酸的分解产物,青皮红肉的鱼类,带鱼,鲣鱼,金枪鱼,沙丁鱼,秋刀鱼,竹荚鱼等含组氨酸较高,当受到富含组氨酸脱羧酶的细菌污染,并在适宜的条件下,组氨酸被脱羧而产生组胺。组胺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
临床表现
发病急、症状轻、恢复快。多在食用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发病,主要表现为面部、胸部及全身皮肤潮红和热感,全身不适,眼结膜充血并伴有头痛、头晕、恶心、腹痛、腹泻、心跳过速、胸闷、血压下降。有时可出现荨麻疹,咽喉烧灼感,个别患者可出现哮喘。一般体温正常,大多在1~2日内恢复健康。
预防措施
1.消费者自行采购时,不购买和不食用不新鲜或腐败变质(如鱼眼变红、颜色发暗、肉无弹性)的鱼。
2.鱼类食品必须在冷冻条件下贮藏和运输,冰鲜鱼类应贮存在4℃或以下,冷藏鱼类则贮存在-18℃或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