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首页 > 要闻动态 > 重点专题 > 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 媒体报道

健康广东南方号:进入活跃期!有人被叮咬感染“蜱虫病”去世!广东疾控提醒→

信息来源:南方+客户端 发布日期:2024-04-10 分享到:

春暖花开,天气温暖

眼下正是最适合踏青的时候

但一定要注意

各种虫类也到了出动的季节

尤其是每年“惹祸”的蜱虫

近期

中国疾控中心

及北京、辽宁等多地疾控部门提醒:

应注意个人防护

正确处理蜱虫叮咬

广东疾控近日也发布提醒:

已进入活跃期

被叮咬严重可致命!

户外踏青请注意


  吴奶奶(化名)家住浙江诸暨,今年70多岁,有时会去山上逛逛,干点农活。前两天,吴奶奶突然感觉自己的耳朵很痛。邻居帮忙查看后,发现吴奶奶的耳朵背部有一个黑色的“小圆粒”。还有邻居猜测,“这会不会是蜱虫?”

  于是,吴奶奶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医院就诊。外科医生检查后,诊断其为蜱虫叮咬,而且蜱虫头部已经钻进皮肤。随后医生用工具取出了蜱虫并消毒。

  经治疗,吴奶奶已无大碍,目前还在观察期内。

吴奶奶无疑是幸运的

下面这位老人

被蜱虫叮咬

感染蜱虫病去世了

  据媒体报道,江苏一名老人在干农活后,突发疾病离世。然而,离奇的事再次发生,在老人病重期间,儿子一直负责照料母亲的生活起居,不久后儿子也倒下,出现发烧、血小板减少

  家人将其送到医院后,最终被确诊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与其母亲一致。

  接诊的感染科医生介绍,去世的这位患者,因为被蜱虫叮咬发现不及时,送到医院时,血小板减少,鼻腔、牙龈出血,已经处于意识欠清状态,检测布尼亚病毒载量每毫升高达10的9次方拷贝。幸运的是,老人儿子由于年轻、身体抵抗力好,加之病毒载量低,经过一周治疗便康复出院。

  新型布尼亚病毒又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也叫“蜱咬热”“蜱虫病”每年4~10月多发,以青壮年居多。

  新型布尼亚病毒是2010年中国疾控中心分离并确认的一种新病毒,主要通过携带该病毒的蜱虫叮咬传播。该病在蜱虫活跃的丘陵、山区和林地频发。近年来发现,病人的血液、血性分泌物也含有大量病毒,因此,密切接触病人也有很大感染风险

  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后,一般要经过1~2周的潜伏期,然后突然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部分病例热程可长达10天以上。

  同时,伴有乏力、厌食、恶心、呕吐等,血常规检测可以发现白细胞和/或血小板进行性下降。严重可因休克、呼吸衰竭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中国疾控中心提示,并不是一旦被蜱叮咬就会导致疾病。一般蜱叮咬后可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症状,多较轻微。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死率可超过 10%,一定要引起重视。早发现、早治疗可显著降低疾病重症率和病死率。

  新型布尼亚病毒的治疗主要为支持治疗,尚无特异性的抗病毒治疗

  蜱虫叮咬后如处置不当,可能会把蜱虫口器“遗留”在皮肤里,易感染病毒。所以,如发现被蜱虫叮咬,建议立刻就医,若无法及时赶到医院,可采取以下步骤自行处理:

  先用酒精涂在蜱虫身上,再用小镊子贴近皮肤的位置轻轻夹住蜱虫头部垂直皮肤方向把蜱虫拉出,随后用碘酒或酒精消毒被叮咬的部位。

如蜱虫深入皮肤

不能硬拽!

更不要“暴力”拍打!

请尽快到医院处理

  专家提醒:尽管被蜱虫叮咬后发病率不高,但依然不可忽视防护工作。野外游玩时尽量避免在草地、树林等地长时间坐卧、玩耍,出行时最好穿长袖浅色衣服、扎紧裤腿、不穿凉鞋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是否继续?
放弃
继续访问继续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