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首页 > 政务公开 > 网站工作年度报表

2015年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公开年报

信息来源:办公室 发布日期:2016-01-19 分享到: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我中心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有关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总体部署,履职尽责,不断进取,开拓创新。全省疾控同仁秉承“一切为了公众健康”宗旨,发扬“敬业、专业、担当、奉献”的疾控人精神,上下一心,把握重点,科学防控,经受住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登革热、西非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等重大疫情的考验,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中心履行“康佑岭南”职责的软硬实力得到较大提升。

2015年疾病防控工作情况

(一)重点急性传染病监测防控工作成效显著。

2015年我省传染病防控形势严峻,任务重、压力大,防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527日晚10时世界卫生组织通报韩国一例确诊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经香港入境广东省惠州市,已出现发热症状,这是我国发生的首起MERS输入疫情。我中心迅速响应,在接到疫情通报后2小时内找到病例,4小时内转运至定点收治医院,12小时内完成病例标本检测并得到中国疾控中心的复核确认。在联防联控机制运作下,一周内完成所有78名密切接触者追踪,有序开展医学观察,密切接触者未发生续发病例,充分展现了广东速度。

二是科学防控,登革热防控取得显著成效。2014年,我省经历了自1986年以来规模最大,最为严重的登革热本地暴发疫情。2015年,我中心未雨绸缪,提前部署,及早全面开展登革热病例筛查、病媒密度监测和抗药性监测;适时评估并向各有关部门通报信息;制定响应预案和技术指引,指导多部门工作有序开展。

三是严防死守,继续做好埃博拉出血热防范应对工作。2015年我省继续按照“极端重视、严防疫情输入”的原则开展埃博拉出血热防控。严格落实国家防控工作部署,保持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全年派出专业人员常驻白云机场参加机场口岸由公安、检疫及卫生等多部门组成的“专责小组”,开展疫区来华/归国人员健康排查。

四是常规化开展市场监测与人禽流感防控。2014年我省制定《广东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与风险管理策略》,并率先提出“1110”制度;201412月,省政府出台《广东省家禽经营管理办法》,家禽产业转型升级,标志着我省禽流感防控长效机制建立。

五是探索手足口病传播风险因素。针对专科医院(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综合性医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儿童游乐场所等36个可疑手足口病传播高风险场所开展手足口病相关肠道病毒污染情况专项监测,为我省乃至全国手足口病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六是做好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疫情处置。我中心立即将调查结果报省卫生计生委和省食药监局等部门,开展以桶装水卫生情况检查和管理、病例救治和消毒清洁为重点的防控工作,有效控制疫情。近几年来,中心持续开展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学研究,掌握流行优势毒株变异规律。结果显示,2012-2013年流行期以GⅡ.4/Sydney_2012变异株为主,2013-2014年流行期多种亚型并存,2014-2015年流行期以GⅡ.17变异株为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不同流行株的流行特点及其针对性的防控措施研究。

七是做好布鲁氏菌病暴发疫情处置。4月,河源市紫金县发生1起布鲁氏菌病暴发疫情,接报后,我中心派出专业技术人员赴现场驻点开展调查处置。经过病例调查、实验室快速检测和科学严谨的数据分析,发现事件与饮用当地一家羊场生产的新鲜羊奶有直接关联。中心立即将调查结果报卫生计生、农业、药监等部门,并立即开展病例救治、牲畜扑杀、羊奶禁售、宣传教育等防控措施,疫情得以控制,未发生进一步蔓延。

八是坚持做好其他急性传染病的监测和疫情处置工作。继续做好霍乱、鼠疫、感染性腹泻、流感、狂犬病等传染病的常规监测、主动监测和疫情处置工作,重点关注季节性传染病,及时掌握疫情和病原体的变化,并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

(二)遏制艾滋病快速增长的势头。

2015年积极落实《广东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推动完善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机制,抓好监测检测工作,逐步完善全省艾滋病疫情监测网络,加强高危行为干预和示范区建设,深入开展宣传教育,遏制艾滋病的蔓延。我

(三)落实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可预防疾病防控有序开展。

全省已连续22年未发现脊灰野病毒引起的麻痹病例,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各项监测指标达到国家要求。继2012年率先开展脊灰野病毒输入与传播风险评估后,2015年继续开展该项全国最大规模的人群脊灰免疫水平监测工作。全国首个“惠州脊灰灭活疫苗(IPV)纳入免疫规划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梅州和肇庆亦将作为试点地区开展此项工作。

(四)地方病、寄生虫病防控稳步推进。

全省如期实现了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规划目标。通过终期考评,确认全省119个县(市、区)和中山、东莞市碘缺乏病防治达到消除标准,达标率100%

加强重点寄生虫病监测与防控,顺利完成我省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中期评估,国家督导组对我省消除疟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我中心和11个监测点开展鱼类、肉类、螺类食品中寄生虫监测2364份次,及时掌握并提示各类食品中寄生虫感染风险。

(五)慢性病防治工作进展顺利。

贯彻落实《广东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全面推进慢性病综合防制。逐步规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高血压、糖尿病管理项目。开展广东省常住居民慢性病

及营养监测,按照国家要求优化整合监测工作。

(六)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监测与评估。

2015年,我省卫生行政部门承担8991份样品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任务,占全国卫生系统监测任务量5.70%,居全国第一位。2015年通过竞标成为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第三方检验机构,首次承担豆制品专项监督抽检任务。开展重点品种食品安全状况评价性工作,全年完成了我省城乡居民日常主要消费的米及米制品、面及其制品、肉及肉制品、农产品(蔬菜)等8大类16个品种,共10210批次样品的采集和检测工作,任务完成率100%。完成《2014年广东省食品安全监测技术报告》,为制定风险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七)强化病媒生物监测,推动环境卫生工作。

加强病媒生物密度监测,尤其是蚊媒监测工作,2015年实行乡镇全覆盖。在全省21个地市开展耐药性监测,幼虫抗药性监测结果显示各监测点白纹伊蚊对残杀威、四氟醚菊酯、苏云金杆菌、马拉硫磷基本属敏感,除深圳外,对双硫磷都属于低度抗性水平。约有10%的地区对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产生了高度抗性。潮州的成虫抗药性监测结果显示白纹伊蚊对杀螟硫磷、敌敌畏、残杀威为敏感;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马拉硫磷为可能抗性;对氯菊酯为抗性。

开展环境卫生监测工作,超额完成国家饮用水卫生监测任务。2015年城市饮用水卫生监测覆盖率达100%

启动生活饮用水中抗生素等潜在污染物调查与风险监测项目,探索建立饮用水中抗生素等潜在污染物的检测方法,以掌握其浓度水平和分布特征。

(八)有序开展学校卫生以及医疗、托幼机构消毒质量监测工作。

继续做好学生因病缺勤和常见病监测工作,动态掌握学生常见病及其影响因素。

欠发达县区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监测评估工作,监测学生人数达1万人,为采取营养改善措施提供数据支持。指导各地市积极开展医疗机构和托幼机构消毒质量监测工作。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是否继续?
放弃
继续访问继续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