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首页 > 长者专区 > 疾控要闻

冷空气来袭,一起来了解“寒潮”

来源:本网原创稿时间:2024-12-16 14:30

  冷空气中的王者——寒潮,在南方降温又降水的季节更容易产生,带来剧烈寒意,作为秋冬季最具杀伤力的魔法攻击武器,大众需谨慎提防。

  寒潮的天气过程是高纬度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中、低纬度侵袭,造成剧烈降温的天气活动,同时伴有大风、降水。

  什么是寒潮?

  根据国家标准,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24小时内降温幅度≥8℃,或48小时内降温幅度≥10℃,或72小时内降温幅度≥12℃,而且使该地日最低气温≤4℃的冷空气活动称为寒潮。 寒潮不仅给工农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导致农作物霜冻、河港封冻、交通中断等灾害,对人体也会产生许多不良影响。

  寒潮对人体的危害

  国家疾控局发布的《寒潮公众健康防护指南》指出,气温下降可导致人体血管收缩,呼吸频率加快;

  国内外医学专家一致认为季节和温度等气象因素对脑卒中影响显著。气温越低,缺血性或出血性脑卒中风险越高。且寒潮对脑卒中发病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当寒潮来临,卒中高风险人群的警惕性要持续一周左右。

  另外,美国心脏病学会一项多中心注册研究显示,昼夜温差超过10°C则心梗发病风险显著增加;温差为10~15°C时,心肌梗死事件增加6.9%;温差为15°C以上时,心肌梗死事件增加11.1%。

  专家建议,当季节交替、温度变化时,老年人日常应有意识地监测血压、血糖。这对减轻脑卒中、心肌梗死负担具有重要意义。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特别是高血压专科门诊的医生都会根据患者冬、夏季及早晚血压情况调整用药,内分泌科医生则根据血糖情况调整用药。

  寒潮期间,寒冷天气还易诱发气道痉挛、呼吸系统免疫功能异常。

  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急性呼吸道感染等呼吸系统疾病。

  长期在寒冷环境下工作易造成浅表皮肤损害而形成冻疮,加重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疼痛的发生。

  寒潮来袭,这些人群需注意

  《寒潮公众健康防护指南》明确提出三类人群需做好重点防护:

  01 敏感人群

  如婴幼儿、儿童、孕妇、老年人

  ①婴幼儿不宜外出,确需外出时,要特别注意其头部、胸腹部、足部的保暖。

  ②儿童不宜长时间外出,外出时应由成年人陪伴,穿着防寒衣物。

  ③孕妇外出时宜有人陪伴,注意防滑防摔倒,如出现紧急情况及时就医。

  ④老年人不宜外出,外出时宜有人陪伴。使用手杖、轮椅等助行器的老年人要注意设备的防滑,独居老年人注意与家人、朋友或社区工作人员保持联系。

  02 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人群

  如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人群

  ①尽量避免外出,减少暴露在寒冷环境中,外出时若出现胸闷、胸痛、心悸、头晕、冷汗等症状应立即休息,服用急救药物、如持续不能缓解,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尽快进入温暖场所。

  ②提前储备一定量的常用药,服药需遵医嘱。

  03 户外作业人员

  如交警、环卫工人、建筑工人、快递员、外卖员等

  ①户外作业时,宜使用便携式取暖物品,穿戴防寒工作服,并避免潮湿。衣物潮湿时,及时更换。

  ②了解周围的救援设施和联系方式,如出现紧急情况及时寻求帮助,并停止作业,尽快进入温暖场所。

  ③寒潮天气还易引起冻伤,若长期处于低温环境,需经常观察皮肤,特别是耳面部、手部等裸露部位有无出现苍白、僵硬或失去知觉。

  ④避免裸手接触冰雪或金属等导热快的物体表面;避免久坐,可通过经常搓揉面部皮肤,站立活动、跺脚、搓手等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是否继续?
放弃
继续访问继续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