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首页 > 要闻动态 > 疾控要闻

原来如此!全谷物、粗粮、杂粮竟有这些不同,你吃对了吗?

信息来源:本网原创稿 发布日期:2025-06-10 分享到:

  提到“全谷物”,人们往往会将其与“粗粮”“杂粮”联系起来,但其实它们还是有所区别的,让我们一探究竟吧。

  01 基本定义与代表食物

  全谷物

  △ 定义:未经精细加工,保留完整麸皮、胚芽和胚乳的谷物。

  △ 代表食物:燕麦、荞麦、藜麦、糙米、黑米、全麦面粉

  粗粮

  △ 定义:主要相对于我们平时吃的精米白面等细粮而言的,加工过程比较简单,保留了更多成分,包括谷物类,但范围更广,还包括杂豆类、块茎类。

  △ 代表食物:

  • 谷物类:玉米、红米、黑米、大麦、燕麦、荞麦等

  • 杂豆类:红豆、绿豆、豌豆等

  • 块茎类:红薯、山药、马铃薯等

  杂粮

  △ 定义:传统主粮(水稻、小麦)以外的其他谷物、豆类。“杂”是指“种类多,不单一”,可以是粗粮也可以是全谷物。

  △ 代表食物:小米、薏米、荞麦、黑米、红米、绿豆、鹰嘴豆、藜麦等

  02 为什么要摄入全谷物粗杂粮?

  1. 高膳食纤维。可以帮助我们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降低便秘的风险。

  2. 减脂控糖。这些都是营养密度高,加工简单,营养较全面的食物,升糖指数低,更适合控糖减脂的人群。

  3. 降低疾病风险。研究表明,全谷物和粗杂粮有助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肥胖及某些癌症的风险。

  03 应该怎么吃?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成年人每人每天摄入谷类200~300g,其中包括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除了谷类,每天还应摄入50~100g的薯类。

  ▲全谷物因保留了完整谷粒所具备的天然营养成分,富含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维生素E、矿物质、不饱和脂肪酸、植物固醇以及植酸、酚类等植物化学物质;

  ▲ 赤豆、芸豆等除大豆外的杂豆类富含谷类蛋白缺乏的氨基酸,从而与谷类食物形成良好的蛋白质互补作用;

  ▲ 红薯、马铃薯等薯类的碳水化合物占25%左右,蛋白质、脂肪含量较低,但维生素C含量较谷类高,且富含丰富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等,能够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因此每日粗杂粮中谷类、杂豆类以及薯类的合理搭配,才能达到营养均衡。

  此外,还建议通过合理的粗细粮搭配,如利用薯类代替部分主食,制作杂粮杂豆粥等,同时兼顾口感与营养。

  04 常见误区

  Q1:减肥就要少吃含碳水化合物较高的主食和杂粮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造成肥胖的真正原因是摄入体内的能量过剩,且没有被消耗掉。同等重量的脂肪所提供的能量约是碳水化合物的2.2倍,脂肪比碳水化合物更容易造成能量过剩。

  一般来讲,主食特别是一些粗杂粮类主食更容易产生饱腹感,从而减少脂肪及动物性食物的摄入量;相反,脂肪丰富的食物口感好,更易刺激食欲。

  需要注意的是,长期不吃主食会导致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的摄入减少,不利于身体健康。

  想要减肥的关键还是得控制能量的摄入,加速能量的消耗,简单来讲就是管住嘴,迈开腿!

  Q2:糖尿病患者应该不吃或少吃主食吗?

  有些糖尿病患者会认为得了糖尿病就要少吃或不吃主食,吃了主食就会引起血糖升高,其实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

  如果主食摄入过少不仅容易引起低血糖,同时也增加了体内酮体增高的风险,产生的大量酮体可导致酮血症或酮尿症的发生,造成酮症酸中毒,轻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则会脱水与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不是不吃主食,而是要坚持谷类为主,粗细搭配,成年人每人每天应摄入200~300g,糖尿病患者可适当减少至150~250g。

  Q3:粗粮吃得越多越健康?越粗越健康吗?

  粗粮吃得过多,过粗也是不利于健康的,粗粮的加工不充分,外皮坚硬,一般不容易消化,尤其是老年人,也会影响粮食中蛋白质和微量元素(例如,钙、铁、锌)的吸收。

  所以我们不能盲目地吃粗粮,应该作为细粮的补充,粗细搭配,比如每天吃1~2顿粗粮或者每顿吃一半粗粮,这样才能平衡营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是否继续?
放弃
继续访问继续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