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首页 > 要闻动态 > 重点专题 > 健康月历 > 三月 > 全国爱肝日

从正常肝脏到肝癌要经历这三个阶段,保护肝脏一定要注意这几点……

信息来源:本网原创稿 发布日期:2025-03-28 分享到: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内脏器官,每天默默承担着500多项工作任务,如凝血、解毒、代谢、合成、免疫功能……但它的痛觉神经却极少,即使受伤也“不声不响”。

  因此,常见的肝脏疾病如慢性肝炎、脂肪肝、酒精肝、肝硬化甚至是肝癌发生时不容易被发现,需要靠我们大家进行积极地防治,全力保护肝脏健康。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2019年全球约有2.96亿人患有慢性乙型肝炎,约占全球人口3.8%,约有15%~25%乙肝患者会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肝脏是一个“沉默”的器官,在乙肝初期,可能没有表现出症状,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经过长期的、反复的炎症反应,正常肝组织逐渐被纤维组织所代替,逐步出现纤维化,肝脏变硬、变小,功能部分丧失,进入肝硬化阶段,亦或是乙型肝炎病毒不断侵袭肝癌,导致正常的肝脏细胞发生突变,诱发肝癌,从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剧。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是乙肝发展的三部曲

  ①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超过6个月)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可逐步进展为肝硬化、肝癌等疾病。

  乙型肝炎一般通过以下三种传播途径进行传播:

  • 性接触传播:不进行安全保护的性行为;多性伴侣的高危性行为等。

  • 血液传播:使用来源不明的血液制品;共用注射器、不洁纹身器械;共用剃须刀、牙刷等。

  • 母婴传播:宫内传播;产时传播,产后传播(接触母乳)。 图源:中国疾控中心

  ② 肝硬化及并发症

  慢性乙型肝炎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会逐步发展为肝硬化。肝硬化是肝脏长期损伤后的终末阶段,表现为广泛纤维化及假小叶的形成,肝脏变得硬且小。

  肝硬化可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脾功能亢进、蜘蛛痣、肝掌、黄疸、腹水、肝区疼痛等临床表现,后期也常常伴有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威胁生命健康。

  ③ 肝癌

  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显示,肝癌在我国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排名第四位,约70%的病例与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癌的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且难以早期发现,因此想要防治肝硬化及肝癌,必须从源头做起,尽可能降低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率。

  怎么预防?

  1、早筛查

  乙型和丙型肝炎多呈现慢性隐匿性感染,许多感染者并不自知、出现一旦确诊即为晚期的情况,从而加大治疗难度和成本。通过筛查可及早发现感染肝炎病毒的个体,使得患者能够在疾病早期阶段获得治疗,从而控制肝炎向慢性肝病、肝硬化甚至是肝癌发展。筛查可以及时发现抗体阴性易感者,这部分人群可接种乙肝疫苗获得保护。

  2、早预防

  • 对于孩子而言:感染乙肝的年龄越小越容易发展为慢性乙肝,因此,孩子需在出生24小时内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并且严格遵循免疫程序“0,1,6”进行接种。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新生儿,应在出生后12小时内尽早接种首针乙肝疫苗,同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 对于成人而言:成人乙肝疫苗接种率相对较低,为了提升人群免疫屏障、降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和发病率,成人有必要进行乙肝抗体筛查及适时接种乙肝疫苗。

  • 对于高危人群而言:如医务人员、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乙肝患者的家庭成员、男性同性恋或有多个性伴侣和静脉内注射毒品者等,也应适时接受乙肝疫苗接种。

  3、规范治疗

  丙肝患者可以通过3个月的抗病毒药物达到病毒清除。对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也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复制,部分患者还可以达到功能性治愈。不管是乙肝还是丙肝,只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都可以大大减少肝硬化、肝癌发生的风险。

肝炎8.png

  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负责人,行动起来,爱肝护肝,从你我做起!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是否继续?
放弃
继续访问继续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