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首页 > 要闻动态 > 重点专题 > 食品安全宣传周 > 食品安全与公众健康

重要提醒:不要摘!不要买!不要吃!

信息来源:本网原创稿 发布日期:2025-04-01 分享到:

  近日某地市民因食用晒干野生菌中毒入院,经鉴定元凶是伪装成食用菌的有毒新牛肝菌

  新鲜的野生牛肝菌,熟练的采菇人或许还能分辨一二。晒干的?用专业技术才能精准识别干制菌种,晒干的野生菌,肉眼更难辨认了。

  晒干后的野生菌颜色失真、形态皱缩、特征模糊,肉眼难以分辨:

图片

有毒新牛肝菌干制品

  ⚠️再次提醒广大市民群众:遇到野生蘑菇不要摘!不要买!不要吃!特别正值清明时节,大家上山祭祖时切记不要摘、不要买、不要吃野生菌。

  牛肝菌虽然鲜嫩美味,但菌种家族庞大,存在中毒致命品种。不认识的菌种、不规范的购买渠道千万别买。

  4种绝对禁食的有毒牛肝菌

  ① 有毒新牛肝菌

  ▶️ 有毒,禁止食用。

  ▶️ 特征:菌盖黄褐色,菌肉和菌柄淡黄色,菌柄近光滑,仅顶部有不清晰网纹。

  ▶️ 中毒类型:急性胃肠炎型中毒。

图片

有毒新牛肝菌

  ② 日本网孢牛肝菌

  ▶️ 有毒,禁止食用。可引起肠胃炎症状和腹泻,中毒严重者会死亡。

  ▶️ 特征:菌盖和菌柄红色,菌孔黄色,菌柄有明显红色网纹。

  ▶️ 中毒类型:急性胃肠炎型中毒。

图片

日本网孢牛肝菌(邓旺秋团队提供)

  ③ 新苦粉孢牛肝菌

  ▶️ 有毒,禁止食用。

  ▶️ 特征:菌盖和菌柄灰褐色;菌管表面淡粉色,味苦,受伤不变色;菌柄近光滑,有时顶端具不明显网纹。

  ▶️ 中毒类型:急性胃肠炎型中毒。

图片

新苦粉孢牛肝菌

  ④ 疸黄粉末牛肝菌

  ▶️ 有毒,禁止食用。

  ▶️ 特征:菌盖和菌柄有硫磺色粉末或鳞片;菌肉受伤后变蓝色;菌环上位,硫黄色,易脱落。

  ▶️ 中毒类型:急性胃肠炎型中毒。

图片

疸黄粉末牛肝菌

  3种有毒但彻底煮熟可食的牛肝菌

  ① 兰茂牛肝菌

  ▶️ 生食有毒,可能致幻,彻底煮熟后方可食用。

  ▶️ 中毒类型:神经精神型中毒。

图片

  兰茂牛肝菌(俗名:红葱、见手青)

  ② 粉黄黄肉牛肝菌

  ▶️ 生食有毒,可能致幻,彻底煮熟后方可食用。

  ▶️ 中毒类型:神经精神型中毒。

图片

粉黄黄肉牛肝菌(俗名:白葱、见手青)

  ③ 华丽新牛肝菌

  ▶️ 生食有毒,可能致幻,彻底煮熟后方可食用。

  ▶️ 中毒类型:神经精神型中毒。

图片

华丽新牛肝菌(俗名:见手青)

  ✅安全可食的牛肝菌代表

  如茶褐新牛肝菌(俗称黑牛肝、黑荞巴)、皱盖牛肝菌(俗称黄赖头)、白牛肝菌(俗称大脚菇或粗腿菇)、美味牛肝菌等。

图片

图片

图片

  怎么食用牛肝菌才安全?快收好这份安全指南。

  食用牛肝菌的安全指南

  ① 预防指南:五不原则保平安

  ✅不采摘:林间野菌别乱采,专业选手也难辨

  ✅不购买:不详干菌莫购买,隐患暗藏须警惕

  ✅不混煮:杂菌同烹隐患多,毒素相生难辨症

  ✅不信谣:银针试毒是传说,虫吃菌子≠无毒

  ✅不侥幸:稍有不适立刻停,及时就医能救命

  ② 急救锦囊:毒蕈中毒应急处置指南

  1️⃣留证据:立刻封存吃剩的菌子、汤水甚至呕吐物。

  2️⃣快催吐:中毒初期可以尝试催吐,但如果中毒者出现昏迷,则不宜进行人为催吐否则容易引起窒息。

  3️⃣速送医:告知医生“吃了野生菌”,争分夺秒鉴别有毒物种。

  ③ 侦探手记:看不见的守护者

  疾控“菌探”24小时待命。但比技术更强大的,是您的选择——

  ⚠️自然馈赠有风险:别靠自己肉眼判断野生蘑菇,再像“亲戚”也可能是索命毒。

  ⚠️“识图”不是护身符:手机识图仅供参考,别拿性命赌结果。

  ✅你才是关键防线:拒绝尝鲜诱惑,美味千万种,生命只一次。

  一句话保命口诀:野菌下锅如拆盲盒,不吃才是满分答案!请转发这份保命指南,让更多人识破自然界的致命骗局!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是否继续?
放弃
继续访问继续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