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专家支招健康过春天:调和身心健脾胃 科学减重塑体形
3月20日将迎来春分,此时气候多变、冷暖交替、湿度较大、蚊虫变多,如何顺应节气、调养身心、预防疾病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同时,春天身体新陈代谢加快,也是减重塑形的好时机。3月18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举办“岭南时令与健康专家媒体座谈会”,多位专家给广大市民分享了春分时节的养生建议。
座谈会现场
春天易情绪不佳
“调和”是养生核心
春分至,昼夜均,寒暑平。“春分养生的核心在于‘调和’,通过规律作息与自然同步,饮食起居注重平衡,逐步过渡到夏季的旺盛状态。”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主任李艳主任医师表示。
春分时节昼夜均分、寒温交替,常引发困倦乏力、头重如裹、关节酸沉等症状,李艳建议,此时须以健脾温阳为本、祛湿利水为标。例如,多吃甘味食物柔肝健脾,比如减少柠檬、山楂等酸性食物,增加山药、红枣、小米、南瓜等甘味食材,调和脾胃。湿气重但阳气初生,可少量吃韭菜、葱白助阳气升发,酌情加生姜、陈皮等辛温食材以助阳化湿。另外,晨起可以饮一杯紫苏姜枣茶,宣散表湿、温中化饮;早餐可食用茯苓芡实粥,改善脾虚湿盛体质。
李艳
很多人反映,春天时情绪不稳定。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科主任、睡眠医学中心主任陆正齐主任医师介绍,春天万物复苏,人体新陈代谢加快,也是生物钟的转换阶段。他建议,尽可能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通过春季踏青、放风筝、散步等户外活动促进体内内啡肽的分泌,还可以通过冥想、深呼吸、用梳子或双手从头顶向下梳头放松,这些方法都能帮助缓解压力。此外,多吃富含维生素B和不饱和脂肪酸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全谷物、坚果、鱼类等,有助于维持神经系统的健康,稳定情绪。
陆正齐
体重管理有妙招
饮食遵循这些模式
体重是评价人体营养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体重管理”近日也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
“要控制体重,关键就是减少热量摄入,同时增加消耗。”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所四级调研员宋秀玲主任医师指出,从一日三餐入手,早餐采用“黄金三角”模式,即优质蛋白+复合碳水+膳食纤维;中晚餐实施“211餐食法”,即2个拳头大小蔬菜+1个手掌大小、1个小拇指厚度蛋白质类食物+1个拳头大小的主食。按照“蔬菜—肉类—主食”顺序进餐也有利于控制体重。
增加热量消耗需要运动。宋秀玲表示,春天适合快走、慢跑、骑行、游泳、踢毽子、打球、瑜伽、普拉提等各种有氧运动,每周运动3-5天,不少于150分钟。还可以适当增加户外或室内力量训练,有利于塑形增肌。
宋秀玲
中医认为肥胖与脾虚、痰湿、肝郁、湿热等病理因素相关,须先辨识体质类型。李艳表示,减重饮食应遵循“温养脾胃、清淡化浊”原则,多食冬瓜海带汤、红豆薏米粥等健脾利湿的膳食,避免生冷甜腻。经络调理可通过按压天枢穴调节肠胃、艾灸丰隆穴祛痰湿、敲打带脉穴消腹部赘肉,湿热型还可配合背部刮痧清热。
市面上有不少所谓的“减肥神药”,对此,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陈宏主任医师提醒大家,国家药监部门批准的减重药物只有5种,除了奥利司他外,利拉鲁肽、贝那鲁肽、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都是GLP-1类的处方药,必须经过正规的具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开具才能合法合规使用。“药物的目的是改善体重带来的代谢紊乱,生活方式干预才是减重治疗的基石。”
陈宏
流感流行水平下降
春季也要防蚊虫
近期监测数据显示,流感流行水平在持续下降,预计在近期将逐步回落到非流行季的水平。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康敏主任医师提醒,流感病毒容易变异且传播快,在学校、托幼机构等人员密集的集体单位易暴发。
在流感流行的春天,要如何预防流感?康敏表示,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通常接种2-4周后可产生保护性抗体。日常生活中,饭前便后、制备食物前后、脱戴口罩前后都应及时洗手,外出时可携带免洗洗手液或消毒湿巾,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可佩戴口罩,居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康敏
与此同时,春季气温回升、雨水增多,给蚊虫提供了大量繁殖机会。“春季灭蚊早,夏季少被咬”。康敏也提醒街坊们,日常随手倒掉房前屋后花盆、水桶等闲置容器的积水,及时清理杂物,定期疏通下水道、填平坑洼、修剪杂草、清理枯枝落叶,防止蚊虫孳生。
文、图|记者 朱嘉乐
实习生 唐怡然 通讯员 粤卫信